本期共邀请了3位作者与大家分享感悟,快来一起认识他们吧!
董志浩
湖北师范大学副教授、硕士生导师、教育部湖北师范大学英国研究中心研究员。获湖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师、综合优秀、教学优秀、优秀班主任、优秀实习指导老师等荣誉称号;获2022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省级一等奖及2023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省级特等奖、国赛二等奖。主持各级各类教科研、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0余项;发表包括CSSCI及扩展版、北大核心等在内的论文20余篇;指导学生获得外研社阅读、写作、辩论等国家级A类赛事30余项;
入选文章
《“看”如何融入英语课堂:对一堂初中英语优质课的深度剖析》
教育感悟
教育是一场师生共同奔赴的成长之旅。教与学从来不是单向的灌输,而是相互映照、彼此成就的美好过程。作为教师,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,也在不断从学生的反馈中获得启发;作为学生,在汲取养分的过程中,也在用独特的视角丰富着教学的内涵。这种双向互动让教育焕发出勃勃生机——教师因学生的成长而获得职业价值,学生因教师的引导而实现自我突破。每一次课堂上的思维碰撞,每一回作业中的创意闪现,都是这场旅程中最动人的风景。教育的真谛,或许就在于这种教学相长的默契与共鸣,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互为灯塔,照亮彼此前行的方向。
杂志寄语
《中小学班主任》——教与学相映成辉,师与生共赴成长,愿以文字为桥,传递教育的智慧与温度!
宋梦园
无锡市太湖实验小学数学教师,在《教学与管理》《当代教育科学》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,主持并参与省市区多项课题。
入选文章
《问题链教学在小学数学高阶思维培养中的应用实践》
教育感悟
“问题是数学的心脏”。数学高阶思维的培养从不是空中楼阁,而问题链恰是搭建它的脚手架——结构化问题帮学生锚定思维起点,并联式问题打开多元思考视角,进阶型问题推动认知向纵深发展。当学生从“被动解题”转向“主动提问”,从“零散认知”走向“系统建构”,数学核心素养便在这一次次思维碰撞中自然生长。作为数学教师,我们既要做知识的传授者,更要做思维的引路人,让每个问题都成为唤醒学生智慧的星火。
杂志寄语
以问题意识培育班本智慧,愿《中小学班主任》点亮育人新途。
周超
余姚市河姆渡镇中心小学音乐教师。余姚市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优质课一等奖,宁波市中小学合唱比赛优秀指导教师,余姚市中小学课堂乐器合奏比赛优秀指导教师。
入选文章
《小学音乐第一学段“唱”与“游”融合教学探索》
教育感悟
音乐课上,孩子们眼中跳动的光,总让我想起音符的模样。
教他们识谱时,我更愿先带他们听风声穿过树叶的旋律;教合唱时,我会告诉他们,和声的美妙在于每个声音都被温柔接纳。那些跑调的歌声里藏着童真,笨拙的律动中裹着热情,这才是音乐最本真的样子。
我渐渐明白,音乐育人从不是教会技巧,而是借旋律播撒种子——让他们懂得用耳朵捕捉美好,用心灵感受共鸣。当孩子说“老师,这首歌让我想起爸爸妈妈的拥抱”,便知这份用爱传递的温暖,已悄悄长成了他们心里的光。
杂志寄语
愿《中小学班主任》如星引航,照亮育人之路;似泉润心,滋养教育智慧;若灯暖途,点亮师者情怀。
(按作者文章在杂志中的顺序排名)